中國白酒業與改革開放共成長


發布時間:

2019-04-19

作者:

來源:

瀏覽量:


回顧中國改革開放40年歷程,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。作為中國傳統產業的代表之一,中國白酒業從改革初期的蓬勃發展,到“黃金十年”的昂揚向上和5年調整后的重新出發,不但從規模到效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更逐漸形成了與經濟、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共識。

1978年,改革開放拉開序幕,當年全國白酒總產量僅為143.74萬千升,而到了2017年,全國白酒總量達到1198.06萬千升,是1978年的809%。1985年,全國只有白酒企業990家,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2.63億元,實現利稅總額10.67億元;2017年,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93家,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654.42億元,實現利潤總額1028.48億元。

改革開放春風推動白酒業煥新顏

正如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勇所言:“改革開放的時間節點,也是中國白酒行業走上持續快速發展之路的起點。”

建國初始,我國國民經濟的基本方針是大力發展農業與輕、重工業,白酒產業發展緩慢,到1978年,中國白酒總產量只有143.74萬千升。

由于白酒業本身基礎薄弱,多年來在產能、技術上都存在嚴重不足,改革開放初期白酒市場是典型的賣方市場,憑票買酒、“走后門”買酒,成為中國老百姓在上世紀70年代末、80年代初最為深刻的記憶之一。

在市場逐步開放、消費需求旺盛的帶動下,白酒業出現了第一波產能擴張的浪潮,同時也獲得了國家在資金與技術層面的支持。1984年,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專門撥出兩億元人民幣,支持全國十大名酒廠的擴建發展。

在這一決策支持下,茅臺、五糧液等名酒企業紛紛擴張。當年,茅臺酒擴建年產800千升指揮部組建完畢,1985年至1987年,茅臺完成800千升/年擴建工程;1986年,隨著第二次擴建完成,五糧液酒廠產量達到1萬千升。

經過10年的發展,到1988年,我國白酒行業總產量已達到468.54萬千升,10年時間增長了3倍多。

從外部來看,1988年,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,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,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,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明顯提升。

1988年7月16日,國務院印發《國務院關于做好放開名煙名酒價格提高部分煙酒價格工作的通知》文件,名酒價格隨之放開,這對名酒以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
以名酒企業為首的白酒企業在這一階段快速發展,帶動了農業、包裝、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,安排40余萬勞動力就業,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
五糧液的崛起和騰飛就是白酒企業那一階段發展的真實寫照。1985年1月2日,時年38歲的王國春出任五糧液廠長,他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帶領五糧液大力實施戰略創新、科研創新、管理創新,取得多項科研成果,使五糧液從一個作坊式小廠發展成為特大型企業集團,那幾年從全國各地到五糧液參觀學習的酒廠數不勝數。

1988年,五糧液的價格才6元/瓶,與其價值完全不匹配。王國春憑著敏銳的洞察力,幾次果斷提價,到1994年,五糧液的價格趕超茅臺,與茅臺并肩成為國民心目中的一類名酒。

馬勇認為,中國白酒在改革開放中的發展有幾大特征:一是白酒骨干企業堅持科技進步,支撐了產品研發和風格創新;二是加強科技人才和專家隊伍建設,深化釀酒工藝技術研究;三是以工業化、自動化和信息化手段,改造和提升傳統生產模式,提高生產效率;四是以發揮產區優勢打造產業集群不斷提質增量,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;五是健全網絡渠道、創新營銷理念、塑造品牌文化,努力開拓市場。

白酒工業隨著自身的快速健康發展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,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
“黃金十年”白酒業攀上新高峰

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成長和消費需求的旺盛,從2002年開始,白酒業迎來了發展的“黃金十年”,成為食品工業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。

據中國酒業協會提供的數據,2002年到2012年,我國白酒業銷售收入從495.88億元上升到近4000億元;白酒產量從378.47萬千升上升到1153.16萬千升;白酒業利稅總額從126.78億元上升到1366.18億元??梢哉f,白酒業在“黃金十年”間創造了巨大而非凡的成就,為未來白酒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通過前期建立健全白酒生產準入制和后期的白酒特色區域建設工作,白酒產業實現了初步集中,產區化趨勢明顯增強,企業數量由10年前的3萬家減少到現在的1.8萬家(其中獲證企業8848家)。通過中國(宜賓)白酒之都、“白酒金三角”等特色區域的建設,實現了白酒產業空間集聚。

白酒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,高、中、低端產品結構更加豐富。隨著經濟的進步和消費升級,“少喝酒、喝好酒”的消費理念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同,高端白酒悄然崛起。

白酒產業鏈初步形成,隨著白酒產業的快速發展,圍繞白酒主營業務形成的包裝、設計、咨詢、傳播、農業深加工等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競爭力。

外部資本加大投入,自2006年以來,國外資本、業外資本紛紛投向白酒業,投入不斷加大,推動了白酒產業結構的調整,集團化發展迅速,同時促進了白酒產業的科技進步、營銷現代化、管理現代化。

在這樣的背景下,白酒產業升級加快,產業優化、品牌集中、集群強勢的趨勢明顯。國家宏觀產業政策、特色經濟產區等政策對推動產業優化、資源強強聯合、資本合理運營以及進一步促進行業資源優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,行業在結構、產能、效益、技術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。白酒產業的科技進步也非常明顯,“中國白酒169計劃”的成功啟動和逐步完成,使白酒科研真正深入到微生物核心領域,成功創新了白酒業的產、學、研結合模式。

(研究室轉載)



相關新聞

久久无码韩国A片免费看